2024年上海成考政治模拟试题
1.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A.不属于上层建筑
B.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C.属于特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上层建筑中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3.***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5.***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6.***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文化工作的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8.相对真理是指()
A.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
B.相对谬误
C.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误的成分
D.正确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精确和完善
9.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全部自然界
B. 人口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12.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14.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一
15.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特殊矛盾
16.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
18.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20.***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工农民主专政
21.把***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 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2.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3.***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问题开始的
A. 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24.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25.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2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B.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D.建立经济特区
2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手段、稳定是条件、发展是目的
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
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
30.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3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以()
A.经济效益为中心
B.发展速度为中心
C.扩大规模为中心
D.有计划按比例为中心
32.假象是()
A.不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直接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3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
A.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B.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产生、发展、灭亡的一对范畴
C.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D.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3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突破“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的变化
35.标志着***思想形成的阶段是在()
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B.党的创立到土地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前期
D.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36.***思想的精髓是()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37.被视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是()
A.孙中山
B.魏源
C.龚自珍
D.林则徐
38.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A.心理特性
B.阶级本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39.我国改革的实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宪法和法律
二、辨析题(要求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2.“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2.简述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3.联系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本文标签:上海成考 政治 2024年上海成考政治模拟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hck.sh.cn/)
⊙小编提示:添加【上海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上海成考政策资讯、成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上海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
-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
上海成考-在线咨询
-
扫一扫,领取备考方案,请添加客服老师